中国篮球的低谷期已经持续多年。从男篮未能进入世界杯16强,到奥运门票失落,舆论对中国篮球的批评愈发强烈。但在2025年,事态开始出现转机。一场由国家体育总局、中国篮协与社会资本三方联合推动的“篮球复兴工程”全面启动,从职业联赛到青训体系,从教练队伍到战术理念,全链条重构的改革大幕已然拉开。
CBA改革是第一步。2024年底,CBA公司宣布全面调整联赛结构:常规赛场次增至52场,外援注册政策优化为“2+2”(2名全场外援+2名轮换外援),并推行工资帽制度与转会窗口机制。这一改革让中小球队得以公平竞争,也迫使大俱乐部更重视本土球员培养而非依赖外援。
同时,CBA联盟与腾讯、抖音等平台达成深度内容合作,将每轮联赛全程高清直播并推出AI解说、战术复盘、球员微纪录等内容产品,大幅提升观赏体验与年轻用户粘性。2025年春季赛季后赛期间,联赛累计观赛人数突破5亿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
青训体系改革是另一个关键支柱。中国篮协成立“全国篮球青训指导中心”,建立省-市-区三级青训标准,制定“从10岁到20岁全周期培养蓝图”。清华附中、八一青训、广东宏远青训营等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基地,享受专项财政与海外交流补贴。
此外,中国篮球与西班牙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青训合作关系,选送U15、U17代表队长期赴海外集训,累计赴海外训练时间突破200天。年轻一代如李嘉诚、赵浩然等新星在海外联赛中崭露头角,成为未来国家队主力苗子。
国家队层面,中国男篮聘请塞尔维亚名帅伊沃科维奇执教,主张“高对抗+高转换”战术体系,逐步脱离慢节奏挡拆依赖。2025年亚洲杯,中国队小组全胜晋级四强,展现出焕然一新的战斗力。
未来的中国篮球复兴不是一个单一节点,而是一场长达五年以上的系统工程。从制度设计到执行细节,只有一步步夯实根基,才能最终重回世界强队之列。而2025年,无疑是这场重建旅程的起点之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