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十年来,随着小球战术与空间篮球的流行,NBA经历了一场“中锋淡化”的革命。传统五号位不再是球场核心,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锋卫球员、大量三分球和快速转换节奏。然而,进入2024-2025赛季后,这一趋势出现“回摆”现象——以掘金、凯尔特人、森林狼等队为代表的球队重新强调中锋与大前锋的核心作用,推动NBA进入“五号位回归”的新时代。
首先,约基奇成为这波战术回归的代表性人物。作为掘金的核心中锋,他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内线终结者,而是集控球、组织、策应、得分于一体的“全能战术发动机”。他每场比赛的场均助攻高达9.4次,甚至超过大部分控卫,体现出“中锋外化”的趋势。这种以中锋为轴心进行阵地推进的打法,令NBA球队重新审视“中锋并非只能得分”的战术逻辑。
与此同时,大前锋角色也逐渐从“蓝领防守+中距离投篮”演化为多面全能。在凯尔特人,塔图姆在四号位上的表现兼顾篮板、转换、防守与外线牵制,成为新时代大前锋的模范模板。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0.3%,内线背打成功率也维持在60%以上,使他成为攻防两端的战术支点。
森林狼队双塔结构(戈贝尔+唐斯)的成功实践,则让“内线双核”体系重新流行。他们并非只是简单堆砌身高,而是在攻防节奏控制中,通过两位大个子的互补,形成内外结合的战术闭环。这一模式已经被其他球队如骑士、步行者尝试复制,并在对抗小球球队时展现出极强抗压能力。
除了战术变化外,训练体系的革新也是传统内线回归的助推器。2025年,NBA联盟中已有超过20支球队配备专职“高位技术教练”,专门为中锋与大前锋提供中距离跳投、策应视野拓展等技能训练。技术逐渐取代力量成为新时代内线球员的生存根本。
同时,联盟规则微调也是中锋回归的重要外因。为了增加比赛观赏性,联盟将“挡拆走位”与“对抗节奏”标准优化,使得高位中锋策应空间扩大。这为中锋承担更多战术角色创造了制度基础。
可以说,2025年的NBA并非简单回归传统,而是“技术+智慧+身体”全面结合的进化版本。中锋和大前锋不是被动站桩的终结者,而是可以决定球队命运的核心大脑。在经历小球浪潮后,NBA的战术演化正走向新的均衡,五号位迎来新的黄金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