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职业羽毛球赛场上,球迷关注的焦点常常是那些高速挥拍的冠军选手。然而,在选手背后,有一群被称为“神奇拉线工”的技术人员,用一根根线,系住了胜负的关键。
北京体育学院的林师傅,是国家队御用拉线员之一。年过五十的他,20年来为林丹、谌龙、陈雨菲等国家队主力拉过拍线,每年手工完成超5000根拉线,是名副其实的“羽毛球工匠”。
“球线不仅是功能件,更是选手的‘手感神经’。”林师傅介绍,不同打法的选手偏好不同拉线磅数:攻击型偏高(28-30磅),控制型偏低(22-25磅),混合型则常用中等张力。
国家队比赛期间,拉线间昼夜不息。每根拍线需在特制机器上用9道工序完成:穿线、定位、张力调整、十字补线等,每根耗时15~20分钟。球员甚至比赛前一天换3-5次拍,只为找到最佳手感。
拉线员还需熟知温湿度变化对拍线的影响,在不同场馆调整张力预设。他们用手触、耳听、目测,达到准毫米级精度。
林师傅笑言:“羽毛球比赛,有时输赢不只是选手技术,拍线是否‘听话’,也起决定作用。”
这项被称为“球拍针灸”的技术,虽然冷门,但正越来越受到国家队重视,并开设专业课程培养新一代拉线师。
幕后英雄,同样是冠军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羽毛球“神奇拉线工”:年拉破5000根拍线的幕后英雄
全能体育网2025-06-05 20:24未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