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,中国男篮正式公布2024巴黎奥运会落选赛参赛名单,这也是中国队冲击奥运最后机会的重要阵容。此次名单中最大的看点,莫过于首次引入归化球员——前CBA外援、现已加入中国国籍的“李凯尔”(Kyle Anderson),这一举动立即引发媒体与球迷广泛热议。
中国篮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李凯尔的加入是出于竞技层面与长期发展考虑。他在CBA效力期间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与控场能力,具备在国际赛场稳定发挥的经验。在后卫线屡屡乏力的背景下,归化球员的加入无疑是解决方案之一。
除李凯尔外,国家队本次还召回了多名经验丰富的老将,包括周琦、赵继伟与王哲林,同时也纳入新秀如崔永熙、曾凡博等青年力量,实现新老交替并重。主教练乔尔杰维奇表示:“这支队伍是多元与均衡的结合,目标不只是争取胜利,更是打造具备未来竞争力的中国队。”
奥运落选赛将于7月初在希腊举行,中国男篮与东道主希腊、克罗地亚等欧洲强队分在同组,晋级形势严峻。尤其在面对拥有扬尼斯·阿德托昆博领衔的希腊队时,如何防守对方的突破与篮板,将是中国队最大考验。
舆论方面,对归化球员入选的声音不一。一部分支持者认为归化制度早已在世界篮球普遍化,“只要对国家队有帮助就是正道”;而也有部分人担忧国内球员因此机会减少,影响本土发展。但不可否认,从现实出发,中国男篮想要重返奥运赛场,需要更多手段与选择。
落选赛的号角即将吹响,无论能否晋级,如何呈现更强大的意志与战术执行力,才是中国篮球未来之路的关键。